思维定式让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
作者:admin 日期:2013-12-05 浏览
  考核大家的心算能力,有一个很经典的智力测试题是这样的,这个题目只能口述,不能用笔写。要求被测试的人用心算。你去试试,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回答上来

  有一列火车,从一个车站发出。车上有1297人,过了一站上来46人、下去124人,又到一站上来153人下去245人,又过了一站上来97人下去89人,又过了一站上来765人下去354人,又过了一站上来92人下去108人,又过了一站上来44人下去88人,又过了一站上来55人下去67人……
智力测试题
  如此一直到七八站以后。问题是:火车一共走了多少站?

 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会有那么多人答不上来?主要是因为大多数人把精力都忙于去计算车上的人数了,根本不会注意到究竟车走了多少站。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!一开始你告诉他要考核他的心算能力的时候,他就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数字上,很难去注意数字之外还有要心算的东西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犯这种错误。

 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,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,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、换个角度想问题,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“难治之症”。比如说看魔术表演,不是魔术师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,而是我们大伙儿思维过于因袭习惯之势,想不开,想不通,所以上当了。比如人从扎紧的袋里奇迹般地出来了,我们总习惯于想他怎么能从布袋扎紧的上端出来,而不会去想想布袋下面可以做文章,下面可以装拉链。

  中国古代有句话: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古人以服从为美德,而今人在崭新的创新当中,仍含有古人脑中之极旧成分。在自然经济条件下,千百年来的农业呈现一种简单循环的模式,春种、夏管、秋收、冬藏,年复一年,周而复始,基本上是简单的再生产。这种世世代代循环反复的生产活动,必然导致生活方式也是简单的重复和循环,人们的思想认识由此也带上了因循守旧、墨守成规的色彩。

  古代中国之所以发展缓慢,无疑是“道统”二字仍留在人们脑中,排也排不动,割也割不掉。淳朴的中国人民早已习惯传统的思想观念,不会创新,也不愿创新。

  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式,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;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式,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,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。

  大航海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回到英国,女王为他摆宴庆功。酒席上,许多王公大臣、名流绅士都瞧不起这个没有爵位的人,纷纷出言相讽。

  “没有什么了不起,我出去航海,一样会发现新大陆。”“驾驶帆船,只要朝一个方向航行,就会有重大的发现!" “太容易了!女王不应给他这样的奖赏。”

  这时,哥伦布从桌上拿起一个鸡蛋,笑着问大家:“各位尊贵的先生,哪位能使这个鸡蛋立起来?”于是一些自以为能力超群的人物纷纷开始立那个鸡蛋,但左立右立,站着立坐着立,想尽了办法,也立不住椭圆形的鸡蛋。

  “我们立不起来,你也一定立不起来!”大家把目光盯住哥伦布。

  哥伦布拿起鸡蛋,“砰”的一声往桌上磕了一下,大头破了,鸡蛋牢牢地立在桌子上。

  众人嚷道:“这谁不会呀!这太简单了!”哥伦布微笑着说:“是的,这很简单,但在这之前,你们为什么想不到呢?" 哥伦布因为敢于突破思维定式而发现了新大陆,那么我们还要继续生活在条条框框里吗?

  在现实的生活中,我们存在于社会里,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种种习惯,物质的和思维的。而思维的习惯,往往束缚着思维的发散,看问题仅限于习J 质的角度,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这样会那样,引自己进人误区,出现了种种“不可能”。

  人以习惯生活,但我们千万不能让习惯束缚了我们的思想。

  父子俩住在山上,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。老父较有经验可眼睛不好,耳朵也有点背,坐镇驾车,山路崎岖,弯道特多,儿子眼神较好,总是在要转弯时大声提醒道:“爹,转弯啦!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,儿子一人驾车。到了弯道,牛怎么也不肯转弯,儿子用尽各种方法,下车又推又拉,用青草诱之,牛一动不动。

  到底是怎么回事?儿子百思不得其解。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,他左右看看无人,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:“爹,转弯啦!" 牛应声而动。

  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,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;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,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,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。因此,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,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,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,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……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涉水,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,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,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。换个位置,换个角度,换个思路,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。

  有的时候,我们的知识、见识或者过往经验会成为我们了解真相的障碍。而解决这一矛盾现象,就迫切需要我们打破一些固有观念和思维方式,敢于跳出条条框框,多一份感性想像,多一些理性假设,往往会取得意料不到的好结果。

  只要你敢于突破,或许你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