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纸上谈兵,觉得自己很牛逼!
不要以为自己很牛逼,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。很多人心高气傲,认为目前的工作太简单,没有任何技术含量,再继续做下去完全是浪费时间。和许多年轻人一样,当年的我,也觉得眼下的工作简直是易如反掌。在工作满一年的时候,有和我同期进入公司的同事跳槽,工资涨了50%,这对我是个很大的刺激。在他的鼓动之下,我也有了跳槽的冲动。
于是写简历、投简历。没费多大的劲,就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,工资涨了一倍。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。那是一个大公司下面的分公司,刚成立没多久,急需要人,老板亲自面试,当场承诺升职加薪的事情,并承诺让我独立负责项目。我终于感觉有了用武之地,于是立马应了下来。
刚上班的第一天,老板就交给我一个项目,让我独立负责。由于此前有过相关的工作经验,且工作内容都是我以前接触过的,我认为独立负责一个项目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。但事实无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。真正到了什么事情都要由我一个人来统筹和独立决策的时候,我忽然感觉自己一无所知,什么都不会干了,工作更是无从下手。我硬着头皮坚持了一个星期,最后,实在坚持不下去了,于是向老板提出了离职。正好之前的上司也屡次劝我回去,于是平生第一次跳槽,以我吃回头草的结局而告终。
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打击,我开始彻底反思自己的不足。跟着上司的时候,你觉得一切都是简单的,因为那时候你不需要做决策,有了问题,都是上司来帮助你解决,有他做你的后盾。当你觉得上司做决策的结果和你的预想相一致时,你就想当然地认为“换作是我,我也会这么干”。但殊不知,当你独立承担责任的时候,决策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差距是很大的,因为前者要“做”,要落实,要执行,而后者只是扮演了“说”的角色;前者需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,而后者则不必;前者需要考虑影响决策的众多因素,而后者可能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就可以了。决策者身上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,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决策者,则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成长与历练。会说的,会想的,会思考的,并不一定就会做。知难行易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,有一场很知名的戏,叫“诸葛亮挥泪斩马谡。”论军事才能和思维谋略,马谡一直深得诸葛亮信任;但一旦到了真刀真枪干的节骨眼儿上,如果没有实战性的积累,任凭他拥有再多的谋略,照样失街亭。
无知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明明无知,却还自以为无所不知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《这些道理不懂,你注定就是穷打工的命》中,都提到了“空杯心态”的问题。假如你不能以虚心接受的心态看待新的事物,却还盲目自大,最多三年之后,你就要为你的自大付出惨痛的代价。乔布斯也说,“佛教中有一句话:初学者的心态。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。” 很多人都知道从零做起的道理,但实际执行起来并不容易。即便在乔布斯这样优秀的人看来,“空杯心态”依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业修养。
记得有一次,公司招聘来了十几个新人,我来负责其中的一项培训。培训结束时,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本书,作为最入门的培训教材。但我有一个要求:一个星期后,每个人按照书中的内容,将其制作成PPT,并上台向其他新同事进行培训展示。那是一本非常简单的书,书中的很多道理一看就懂。尽管如此,很多员工还是按照我的要求,认认真真完成了作业。其中有一个新员工没有按照要求去写PPT,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写,他不屑一顾道,“太简单了,我闭着眼睛就能讲出来。”于是,我让他第一个上台做演示,但前提是不能看书。结果问题出现了:他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路,只是按照印象中的目录标题,简单讲了几个观点。但在这些他所能记住的有限几个观点中,他也只是轻描淡写,一旦我深入追问,他就无言以对。即便是那些认认真真做了PPT的新员工来说,他们也只是干巴巴地照着PPT上的内容念,毫无自己的观点,至于深度,更是无从谈起。
有少部分人评价说“都是些大道理,没有用。”对于这种情况,或许稻盛和夫的一番话最能够说明问题:“无论你读过、听过多么好的道理,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。为提高心性,到圣贤们的著作中寻求真理,乍一看,尽是理所当然的、太简单的道理,很多人往往用头脑理解后,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,已经成了自己的东西了,其实不然,他们并没有真懂,因为他们不想将这些真理付诸于实践。”成功是什么?成功就是对于那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大道理,在你的工作中运用到极致。别人因为太简单而忽略的东西,你做到极致,那就是你成功的秘诀。
成功不是说出来的,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。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,高下便可立见。
上一条:
专业化是你成功的唯一快捷的路径
下一条:
从打工到公司合伙人,再到成功创业的转变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