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面对90后员工要注意的四个方面
作者:admin 日期:2012-06-06 浏览
  我们先从用人单位谈起,看看企业能做些什么?不妨从后往前看,逆向思考,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:什么情况下90后不再浮躁?只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好了,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,接下来怎么做就变得很清晰。如果企业在招聘、培训、薪酬、晋升这四个方面下大力气,真心实意善待90后员工,就会燃起90后心中的希望,浮躁问题自然就会解决。

  第一个方面是招聘,很多企业都不重视招聘,很多经理人都以工作忙为理由,不愿意去面试新员工,而把面试的工作交给人力资源部去做,试想一下,谁会让别人去给自己选对象,选老婆?在跨国公司,面试员工是用人部门经理的头等大事,别的事情可以不做或者缓做,唯独面试的事不能含糊,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去挑人。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主要负责把企业对新员工的期望、对新员工的要求讲清楚,把公司的价值观、企业文化、规章制度、品牌战略、福利待遇等与候选人说清楚,这样便于冷静地双向选择,门当户对。这样一来,很多与企业不匹配的人根本就不会加入,在第一关就被过滤掉了。企业千万不要把招聘不当回事,随随便便招一批人进来,用不了半年跑掉一大半,企业再去招人,这样会对留下的人产生负面影响,陷入恶性循环。

  第二个方面是培训,员工进入公司后,不能让他们自生自灭,而是要在知识、技能、思维方式、价值观念、行为准则,甚至穿衣、礼仪等多方面进行培训,教会他们在企业里如何做人做事,毕竟中国的大学基本上没有履行"教书育人"的职责,要由用人单位来完成这个任务。像当年的中国惠普,每个新员工入职后不久就会参加新员工培训,两年之后是老员工培训,如果晋升到管理层,则有新经理培训和老经理培训,还有很多公共培训。虽然企业培训员工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,但是通过培训,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文化、制度、目标、战略、技术、产品、服务等方面产生认同,从而对企业有归属感。所以培训一方面让员工掌握了工作技能,另一方面也达到了"洗脑子"的目的,让员工逐渐掌握各种规定动作,变得越来越聪明,越来越听话。

  第三个方面是薪酬,对于民营企业来说,要想得到优秀的员工,就要给出有竞争力的薪酬,因为雇佣什么档次的员工,就决定了将产出什么样的产品,得到什么样的回报。如果你希望雇佣90后大学生中最顶尖的那1%,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8000~10000元之间,如果你希望雇佣的是90后大学生中前2%~10%的人,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6000~8000元之间,如果你希望雇佣的是90后大学生中前11%~30%之间的人,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4000~6000元之间,如果你希望雇佣的是90后大学生中处于31%~70%档次的人,你要付出的薪水大概在每月2000~4000元之间,如果你希望雇佣的是90后大学生中最差的那30%的人,你的薪水可以在每月2000元之下。俗话说:一分钱,一分货。

  有人可能会说,给员工这么高的薪水,企业就没有钱赚了,这是很多民营企业家的思维误区,以为给员工薪水多了就亏了,要知道,一个万元月薪的优秀人才,比一个3000月薪的普通人才所创造的价值可能要高5倍以上,只是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算这笔账,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。我认为,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,分配是第一生产力,这是大家不愿意谈、不敢谈的一个敏感话题,但是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却无法回避这个严肃的话题,当今中国企业界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分配不公有关。一个企业家只有把分配问题解决好了,才能激发大家的主人翁精神。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样一个观念:人跟人的脑袋是不一样的!价值也是不同的,对于企业来讲,没有一流的人才,就不会做出一流的产品,也就不会获得一流的业绩和回报。

  第四个方面是晋升,不管是哪个层次的90后,如果进入一家企业之后,能看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,知道自己努力工作会换来什么,知道达到什么水平,做出什么贡献,掌握什么技能,经过多长时间,就可以晋升到下一级,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努力攀登。 据我所知,现在给90后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民营企业少得可怜。如果企业对员工不关心、不照顾,怎么可能奢望员工对企业忠诚?当然,升级不等于升职,毕竟一个单位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,所以企业要设计科学的级别体系,让每一位员工都有"奔头",只要表现不错,每隔1~2年就可以升一级,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。

  要知道,当一个人在某一个单位看不到前景,看不到希望的时候,自然无法静下心来工作,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,没有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