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迫消费成为美容等行业顽疾
消费本来是你情我愿,但是在我们身边有些消费却是被强迫的,近日新闻热线就接到不少这样的投诉。记者调查发现,在美容业、旅游业中强迫消费已经成为行业顽疾;甚至在影楼、剧院、餐馆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。
【同期】--你好美女,我是'创意空间'做发型设计的,向您推销一下我们的活动。我并没有邀请您做头发,是让你做我们老师的嘉宾。
--谢谢您不用了!……哎,您别碰我!
--好了,我不碰你,不碰你!
在五道口一家美容美发店门口,几个小伙子热情地向路人推销他们美发店的活动,又拉又拽,让很多路过的人不胜其烦。但免费体验、着名演员造型师、特别优惠等宣传攻势还是让一些女士动心了,贾女士就这样被拉进了店里:
【同期】进去之后里面的服务员、店长对他们所谓的那个发型师很尊敬,鞠躬都是90度弯腰的鞠躬。其中他们很多店员都过来说,老师您今天亲自给这位姐做啊?跟我说,您好幸运啊,老师一般都不会亲自动手的。
就在给贾女士被涂上染发膏后,拉她进店的小伙子开始推荐2000元的预付卡。
【同期】在我还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他就开始填3800的单子,把笔直接扔给我。让我签字。他说你签字吧!我说我不签字。这种情况下他就跟服务员说你把店长叫过来。这时候就进来很胖很壮大汉就站在我背后。也不说话。
这时贾女士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,和几个陌生男子在一个小房间争执了半小时。无奈和恐惧之下,交了两千元,吹干了头发匆匆离开。与贾女士一样,周女士也有过类似的经历:
【同期】他就说免费给你做美容,然后他给你推销呀,做完之后他就说刚刚给你抹在脸上的东西让给钱,说是新款,必须要给钱。当时我又怕呀,又不懂。当时我们是两个女孩子嘛,他就把另外一个女孩子给拘起来了,不让出美容院的门。就说你去取钱出来,才能放你走,没办法,就取钱给他们嘛。
去年北京夏季婚博会上,杨先生订购了一套'纽约纽约'影楼的婚纱摄影套装,并支付了4000多元全款。之后由于工作等种种原因,杨先生并没有去影楼拍摄,随后去影楼想退掉这份摄影套餐,影楼的答复却让他难以接受:
【同期】就是跟我们销售的那个人已经离职回家了,找不到了。他们店长吧,说可以退,但要扣20%的定金。因为我们是交的全款,是没有定金这一说法的,但是他就说所有婚纱摄影的都有这样一个规定。
照此规定,严先生要白白损失800元。经过反复交涉,最终影楼建议,这八百元不能退,但可以加200元折算成一份写真套装,影楼一位姓闫的经理这样解释:
【同期】影楼几乎都是这样,这样已经很完善的了,客人认为这是霸王条款。其实我们留20%我们都不愿意,但是工商要求我们必须退,最少留20%,其实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个角度我们还亏着呢。
周女士最近去江苏路直古镇旅游的时候,本来想去当地影楼留个纪念,却也遭遇到被迫消费:
【同期】因为在古镇上有很多可以穿着古代服装拍照这样事,之前就问,怎么拍,对方说十块钱3张,然后就拍了。店家也没有说有最低消费啊啥的,总共是换了三套衣服,一般拍完不是要选取照片么,这时候它就提出来每套衣服至少选九张。相当于一套衣服30块钱。对方人也比较多,说我们店就是这个样子的。被强迫每套衣服选了九张,还有这样那样的拍摄费化妆费,本来想十块钱搞定,最后花了124,这里面存在一点强迫消费的事情。
相比做美容和拍照片,更多人被迫消费的经历来自于旅游。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服务行业投诉中,旅游服务行业投诉率居高不下。交了几千元的团费,在导游的种种安排下,风光游变成了购物游,逛景点变成了逛商场。宋女士最近跟团去了一趟海南,行程中几乎天天都有被迫消费的感觉:
【同期】它的那个自费项目网上价格是70块钱,但是他收我们170块钱,其实我们是不想去的,她说不去也是可以的,不去你们就在太阳底下。我们想上车,他也不让我们上车,我们不去她态度非常恶劣,就让我们在太阳底下。因为那边是真的是太热了,连大巴也不开。
除了自费景点价格被导游抬高,更让宋女士不能接受的是,他们几乎天天都要被带去各种购物场所:
【同期】每天都要去一到两个这样的购物点,但是我觉得如果我不想去也是可以的哇,特别累,我说我不想进去了,反正也不买东西了。但是他就喝止我,你们这里一定要进去,不可以不进去。语言当中她就告诉我,我们买多的话就可以吃的好一点,住的好一点,如果买的少的话就吃的差一点,住的差一点。
本来出去旅游是为了开心,宋女士这一趟却提心吊胆,由于导游是本地人,他们又去的又多是较为偏僻的景区,宋女士他们一直未敢和导游正面冲突:
【同期】我们也害怕他么,他还有点恐吓的一样的说,他说现在的人就是因为沉不住气,老发火,所以犯罪率特别高,有杀人呀放火呀,然后全家人就保不住了。他当时就这样威胁我们,好像我们不满足他他就要害我们一样。我们就觉得特别害怕。
利用各种手段强迫游客购物,已经成为旅游业中的一个顽疾。今年5月9日,有网友给云南省委书记留言,在云南旅游时被报复,由于有人在景点未购物,司机在行车过程中不停车,导致一位妇女在车上大便失禁。在游客提出停车要求时,对方甚至反问:买茶叶你不配合我,现在要我配合你?似乎游客买东西,成为了一项义务而不是权利。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因为游客购物不多导游对游客训话的录音:
【同期】现在是你们在欠着我的不是我欠着你,我给你吃给你住,但是你们不付出,你这辈子不还下辈子也要还出来的。人就是这样子的。你花一点钱开心一下有什么所谓呢,不要说我没有需要,你吃饭的时候也说没有需要去吃。今天晚上住酒店我会把房门全部锁上,我们没有需要去住的,消费不够嘛,对不对。
青岛某旅行社导游妖女士从事导游工作近十年了,她向记者解释了为什么游客不购物的时候,一些导游会冒着被投诉甚至处罚的危险向游客发飙:
【同期】团费的话都是旅行社的,导游赚的只是自费景点和购物这一块,自费景点如果你玩的话导游才会有收入,包括购物也是这样,如果你选择购物导游会有钱赚,如果你不玩的话导游不会有钱赚。
因为旅行社没有给导游基本的收入保障,导游的收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倒贴钱:
【同期】像它给我们导游待遇的话,你像全职导游的话一个月就三四百块钱的工资,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工资,零收入甚至还是负收入的,还要给旅行社倒交钱,因为我旅行社给你提供了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,你就要交给我们一部分费用。我经常跟我客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,如果把我们的工资提到4000块钱的话,你看我会不会带你去消费,我们也不愿意你讨厌我们,我们也不愿多说这么多话。但是我们也要吃饭呀。
妖女士认为,旅游行业中强迫消费,不排除导游个人素质的因素,但更多的是整个行业模式出了问题:
【同期】所有的旅行社都是这个样子,要不然你就退出这个行业,既然你要选择这个行业的话,你就要跟着这个游戏规则来走,应该来说这是咱们国家这个行业的模式吧。还是政策不到位,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怎么样必须怎么样。
调查发现,强迫消费和变相强迫消费在各个行业都可能存在,餐馆强迫使用收费餐具、便利店用糖果代替找零、运营商强行绑定增值服务等。北京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律师葛友山认为:
【同期】消费者购买商品会接受服务过程中,如果经营者说,你买了这个东西必须搭售一个东西,这种是一种强迫消费,接受服务过程中,经营者要强制消费者买护发素啊配套的东西,也属于强制消费。从法理上解释,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,任何强制消费者进行第二次消费或者服务的,都属于强制消费行为。
消费本来是双向选择的过程,之所以强迫消费能够存在,葛友山认为有多个原因:
【同期】一个就是法律法规,比较缺乏,导致经营者违法成本比较低;第二个就是消费者维权成本比较高,成本大了之后选择放弃,助长了经营者这种行为;第三个监管这一块儿有些行业监管力度不是很到位。
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竹立家认为,若强迫消费行为在一个行业普遍存在,那一定是监管出了问题:
【同期】如果是个别问题,那和顾客本人有关,但是如果是普遍问题,那一定和政府监管有关。如果说这个现象是普遍现象,那一定要由政府来处理,不能由顾客申诉啊、投诉啊,不是这样,这只是在规范形成,规范良好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起诉。重点还是在政府行为,来使商业行为规范。
目前,全国各地已有多个法院,以强迫交易罪对部分美容院经营者作出判决;而从6月份开始,旅游大省云南也开始为期半年的严打'强迫交易'专项行动。专家认为,只有完善行业规范,同时加强执法监督,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:
【同期】--通告、上黑名单、吊销营业执照,他的法人几年内不能在行业内担任主管或者中高级职务,这些都是后续的一些措施。
--一就是政府市场行政部门,要下决心堵塞监督方面的漏洞;二是一旦发现这些行为呢,必须要严厉惩处,并且公示于众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一段时期,才能使市场秩序好转,才能使社会诚信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上一条:
美容观察家:BB霜是否真的值得购买?
下一条:
美容师教你:皮肤晒伤后怎么修复


